English

颇具特色的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改革

2000-12-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中亚记者 汪嘉波 我有话说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中心,是中亚5国中人口最多、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独立9年来,乌按照本国国情,推行全方位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有专家认为,按目前的发展速度,乌将成为中亚和高加索地区最发达的国家。

乌独立前,同前苏联其他共和国一样,也面临过渡时期的种种困难。乌总统卡里莫夫是经济学家,90年代初他就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的大政方针。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的改革方针被誉为“乌兹别克斯坦模式”,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用卡里莫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国家是总改革者”。

“乌兹别克斯坦模式”强调稳定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根本意义。它首先着重解决了三大棘手问题:一是确保宏观经济形势稳定;二是保障金融形势稳定;三是全力促进投资和结构改革。在实施经济改革之初,乌政府就决心在解决这三大难题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外商投资,建立起独立的国家工农业经济体系。

支持重点经济部门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乌兹别克斯坦模式”的重要内容。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乌政府没有放弃对工业基础项目的投资,使能源、黄金加工和有色冶金工业得以高速发展,铁路、公路建设、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电子、石化、轻工和食品等行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注社会保障是“乌兹别克斯坦模式”的特色之一。乌政府在渐进推行市场改革的同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不拖欠退休金,贫困居民享受社会救济。

几年来,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改革已取得显著成绩。从1996年起,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6%。1999年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已跃居独联体各国之首。1999年,乌投资增长规模是哈萨克斯坦的5倍,乌克兰的3倍,俄罗斯的2倍。乌兹别克斯坦早已实现能源自给,现在正逐渐接近解决粮食自给的问题,外债总额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5%。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合理调控及明确的投资政策不仅保留了原有工业生产基地,而且还为发展现代化技术密集型工业、建立外向型企业奠定了基础。独立9年来,已有数十个新的大型企业顺利投产,其中包括石化、纺织、汽车制造等。这些企业50%以上产品外销。在国有大企业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乌中小企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份额达到15%。

改革几年来,乌不仅实现了贸易额增长和贸易顺差,而且其出口结构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增加棉花、有色金属和化肥等传统商品出口的同时,还新增加了石油产品、铀、轿车、飞机及日用电子产品的出口。乌经济在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其出口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以出口农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出口工业品为主。

改革给乌兹别克斯坦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进入新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